上海天骥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欢迎您!咨询热线:021-65193395    135-0178-2428

求职登录 企业登录 求职注册 企业注册
营销分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最新公告

联系方式CONTACT  US

公司名称:

上海天骥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21-65193395

微信公众号:

postmaster@ahlwpqw.com

联系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临青路188号A6号楼309室

建筑劳务公司的建筑劳务智能化行业分析报告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8-16        点击量:913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主要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监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前身是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


  各部门的主要职能如下:①国家工信部。


  建筑行业,工信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安全等。


  软件行业,国家工信部主要负责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本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等;负责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并管理软件企业认证。


  ②国家住建部。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负责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指导全国建筑活动,组织实施房屋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拟订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的法规和规章并监督和指导实施,拟订工程建设、建筑业、勘察设计的行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产业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拟订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协调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建筑劳务合作。


  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是代表中国软件产业界并具有全国性一级社团法人资格的行业组织。该协会的建设宗旨:在通过市场调查、信息交流、咨询评估、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资质认定、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全国软件行业的合作、联系和交流;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化和社会信息化,软件开发工程化,软件产品商品化、集成化,软件经营企业化和软件企业集团化;开拓国内外软件市场,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遵守宪法、法律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开展本行业的各项活动,为会员服务;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承担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认定职能及其他行业管理职能。


  ④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


  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前身是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批准,于2003年成立的社会团体组织,是中国建筑业协会的分支机构,会员由国内智能建筑行业相关的单位组成。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在建筑行业中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推广应用智能建筑科技成果,协助并配合设计、施工、产品供应单位以及用户建立良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体系,努力提高智能建筑工程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的监管体制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对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二是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三是对建设项目技术标准的管理。其中行业准入资质主要包括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资质或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


  2、行业相关标准及政策建筑智能化领域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及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程》、《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等。


  二、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


  行业上下游情况。


  行业的上游主要为电子设备和建筑材料供应商。智能化施工项目所需主要材料包括计算机、控制等电子设备以及各类线缆、管道、卡槽等建筑材料,目前国内设备材料供应市场处于高度竞争,设备材料供大于求,建筑智能化企业可以通过高度竞争化的市场进行供应商的选择与更新,以此保证工程质量和成本可控。


  行业的下游主要是一些对建筑智能化有相应需求的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包括数字化社区、办公自动化、楼宇自控等智能化,水务、交通、公共安全、城管等市政工程,视频监控、安防建设等平安城市工程。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建筑智能化以及建筑节能减排措施,建筑智能化是节能减排的措施之一,下游市场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增加了对建筑智能化和建筑节能服务业务的需求。除此之外,公共设施建设作为国家近年来重点投资的领域,在近几年内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2、行业规模及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实施运用的产物,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在建筑内以综合布线为基本传输媒质,以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局域网,包括硬件和软件)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对各类子系统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进行综合配置和综合管理,形成一个设备和网络、硬件和软件、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有机综合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环境。


  在我国,建筑智能化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90~1995。随着国际智能建筑技术引入我国,智能建筑这一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但该阶段建筑智能化的对象主要是宾馆酒店和商务楼,各子系统独立,实现智能化的水平不高。智能建筑广泛运用的前景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厂商等极大关注和支持,为适应智能建筑发展,主管部门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


  推进阶段:1996~2003年。随着市场对智能建筑的认可与需求,智能建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和应用。该阶段特点是,各种指导性文件、行业管理性文件、行业规范标准性文件、企业和人员执业证书文件得到充实与完善;建筑智能化的对象已经扩展到机关,企业单位办公楼、图书馆、医院、校园、博物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以至智能化居民小区;智能化系统实现了系统集成并形成了网络化控制。


  发展阶段:2003年迄今。进入21世纪后,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日趋成熟,国内部分建筑智能化技术研发成果已接近国际水平,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智能化小区的建设,标志着智能化已经突破通常意义的建筑范畴,逐渐延伸至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中应用。与此同时,国家陆续开展"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建筑节能规划,也都成为建筑智能化领域新的关注点和竞争点。


  此阶段,我国巨大的建设投资也促进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日趋成熟和不断发展的建筑智能工程技术,使得我国在智能建筑技术的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尤其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办公楼宇智能化建设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发达国家标准。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功能建筑已经超过万座,用于建筑智能化的投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相对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目前还比较低,具有大的成长空间。未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将继续推进,将大大驱动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进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80,757.00亿元,比上年增长2.3%,建筑智能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316.40亿元。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近年来市场规模预测: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主要由新建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和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两部分组成。新增建筑面积对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占据了市场的主要需求。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城市化建设阶段,作为国家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在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持续实施、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下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在新增智能建筑规模测算方面,根据产业信息网的预计,智能建筑面积将由2012年的11亿平方米增长至2018年的33亿平方米,按其实际调研案例得出的智能化建筑平均新建成本,以住宅150元/m2,厂房仓库250元/m2,办公商业服务用房350元/m2计算,预计未来新增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将有效提升,至2018年建筑智能增量市场规模约为6800亿元。根据以上测算,至2018年建筑智能化市场总规模将达1.06万亿,相比于201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


  建筑智能化从根本上讲就是建筑节能的一种方式。"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推动建筑节能的大环境下,建筑智能化行业将迎来又一轮的发展高峰。根据《"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计划》国家在智能化和建筑节能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1)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到2015年,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全面执行新颁布的节能设计标准,执行比例达到95%以上,城镇新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与"十一五"期末相比,提高30%以上。


  (2)进一步扩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模。实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并同步实施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启动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5000万平方米。


  (3)建立健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通过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耗动态监测等手段,实现公共建筑能耗的可计量、可监测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
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市场拓展空间巨大。同时,我国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也给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随着目前智能化建筑的越来越普及,建筑行业对于智能化建筑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现代化的建筑中,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观念逐渐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并采用智能化的建筑手段实现绿色建筑的监督管理。


  绿色建筑一直以来是国家主导的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十三五规划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的主题,也给绿色建筑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15-2020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截至2015年1月,全国已评出2538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2.92亿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2379项,建筑面积为2.72亿平方米;运行标识159项,建筑面积0.2亿平方米。根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为180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节能环保与绿色建筑市场产值预计将增加到900亿美元,年复增长率达到38%。自绿色建筑国家政策颁布以来,我国绿色建筑逐步发展,截至2015年12月,住建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公告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总数已有3636项,其中2015年新增1098项,按单个项目平均5万m2算,全国绿色建筑累计为5.5亿m2,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及省市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政策体系,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和城市住区环境的改良,"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住区-绿色生态城区"的空间规模化聚落正在逐步形成。同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不但数量增长快,而且规模较国外绿色建筑大,建筑面积平均在10万平方米左右。2016年2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两部委联合印发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指出,"提高城市建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积极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发改委就《方案》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典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水平显着提高,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这意味着,绿色建筑等环保产业将进入新一轮政策期。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在快速发展,粗放式圈地造城模式正在加速转型,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将与智能、绿色、节能、生态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因此,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发展将为智能化建筑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


  从智能化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市场分布来看,中西部城市群、小城镇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东部大城市已经成熟的技术、模式将会向中西部城市转移。未来,东部地区将从适度规模新建项目、转向既有建筑的改造、升级,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大量新建项目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县域小城镇。从业务的拓展来看,持续提升工程质量将是主要趋势,施工与调试的工程质量、工程监督将更加强化。而前端项目的设计、规划将得到快速发展,以项目整体效益为出发点,系统设计规划业务会逐步得到重视;后端的运行维护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专业化的运行维护管理将成为建筑智能化全过程的重要一环。由于建筑智能化研发和应用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创新应用将不断重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由探索演变为成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大规模的得到应用,从数据感知、信息传输到智能处理与决策的纵向系统框架逐步搭建完整,而节能、安防、通信、水务等横向应用领域将集成在一个系统平台,单一的楼宇自控将向复杂的、全面的系统联动发展。